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黄炎培也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日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材料二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材料三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材料四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1)主张:教育救国。积极意义:通过发展教育来启迪民智,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以此来解决国计民生问题。原因:近代中国半殖民......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点击查看答案
相关考题
-
问答题
(1)据材料一,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材料中运用数字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2)结合20世纪30年代国内外形势,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利弊。(3)据材料三,指出日本侵华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与民族独立关系的认识。 -
问答题
(1)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评价辛亥革命的?据此指出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2)归纳材料二的两段材料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应如何理解?你认为在研究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3)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对西方列强认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孙中山认识发生变化的因素。 -
问答题
(1)依据材料一概述当时清政府出现的现象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2)针对材料二的建议,清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3)依据材料三分析“甲午一役”对中国主权造成的严重破坏,并指出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4)综合上述四则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