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新建医院工程,地下2层,地上8-16层总建筑而积11.8万m2。基坑深9.8m,沉管灌注桩基础,钢筋混凝土结构。
施工单位在柱基础专项施工方案中,根据工程所在地含水量较小的土质特点,确定沉管灌桩,选用单打法成桩工艺,其成桩过程包括桩机就位、锤击、振动沉管、上料等工作内容。
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确定了包括环境温度、底板表面与大气温差等多项温度控制指标明确了温控监测点布置方式,要求沿底板厚度方向测温点间距不大于500mm。
施工作业班组在一层梁、板混凝土强度未达到拆模标准(见表)情况下,进行了部分模板拆除拆模后,发现梁底表面出现了夹渣、麻面等质量缺陷。监理工程师要求进行整改。装饰工程施工前,项目部按照图纸“三交底”的施工准备工作要求,安排工长向班组长进行了图纸、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交底:施工中,认真执行包括工序交接检查等内容的“三检制”,做好质量管理工作。
混凝土容易出现哪些表面缺陷?写出表中A、B、C 处要求的数值。
【参考答案】
混凝土表面缺陷:
1.麻面;
2.露筋;
3.蜂窝;
4.孔洞;
5.夹渣。......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点击查看答案
相关考题
-
问答题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指标还有哪些?沿底板厚度方向的测温点应布置在什么位置? -
问答题
沉管灌注桩施工除单打法外,还有哪些方法?成桩过程还有哪些内容? -
多项选择题
墙体保温砌块进场复验的内容有()
A.传热系数
B.单位面积质量
C.抗压强度
D.吸水率
E.拉伸粘结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