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阅读《游褒禅山记》的教学随笔(节选),按照要求答题。整节课,我就让学生读书。要求很简单:多读,读熟。什么也没讲。第二节课,我问:哪些是重点段?学生说三、四段。那好,就从重点段讲。第四段很简单,一提而过。第三段怎么办?还是读背。我找读背好的学生示范,问:你们为什么背得快?他们说:“我是分几个层次背的。”我说:“具体说说层次。”下面就是他们说的大概意思。(1)“于是余有叹焉。”这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2)主要写古人“往往有得”的原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3)写现在一般“世人”的做法: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4)重点阐述作者自己的观点:一个人怎样才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呢?主要是“三有”:有志、有力、有物。为了加强论述的力度,作者用了很多否定的句子:非有志不能至,力不足不能至,无物相不能至。(5)最后说:尽吾志,可无悔。学生说完了,我觉得老师就不用讲了。再有同学不理解,鼓励他们去读书、背书去就是了。对上述材料所体现的教学理念分析不恰当的是()。
A.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习的探索精神
B.引导学生主动从文本中获取知识
C.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独立思考养成学习能力
D.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问题进行讨论,进而相互学习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相关考题
-
单项选择题
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师:大家喜欢这首词吗?生:喜欢。师:那我们就来讲这首词,现在大家一起读一下这首词。(生齐读)师:总的来说大家读得很有气势,但有几个地方提醒一下。“浪淘尽”后是顿号,停顿时间短一些。“还”,读“孩”不读“环”。在上课之前,大家都提出了一些问题,现在我们来集中解决一下。生:这首词被公认为豪放词派的代表作,“豪放”风格表现在哪里?生:主要表现在上片,尤其以倒数第二句“乱石……雪”表现得最为突出,寥寥数句便描写出长江边上那种震撼人心的画面。前面我们可以联想到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那种激烈甚至惨烈的场景。师:还有别的意见吗?没有的话就表示大家都认同上面这位同学的发言。生:下片也同样显示出苏轼的豪放风格。“描写周瑜”的句子。在战斗情况下,以“笑”面对战争。从中看出作者豪放的风格。师:还有吗?没有新的意见,再看上片的写景部分,请同学读一读写景的语句。对上述教学片段分析不正确的是()。
A.质疑点拨探究,以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初步的框架
B.化转了师生的二元分立,把学生突现到主体的地位
C.既有常规的又有个性化的东西,是两种合理的有效的补充
D.教师的指导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
单项选择题
学习《小狗包弟》时,教师使用了下列教学补充材料,阅读并按要求答题。巴金---20世纪中国的良心(张放)巴金虽然早被公认为20世纪不多的几位文学大师之一,但他从来不认为自己为文学而文学,甚至不以文学家、作家自居,他认为自己的写作全是为了说心里话,发出内心的呼喊(“我的每篇小说都是我追求光明的呼号”)。他的第一部小说《灭亡》是为他胞兄写的,那时他大哥深陷封建家族不能自拔,拿着自己的青春与生命做着无谓的牺牲,巴金希望大哥也勇敢地走出“家”来,做封建家族的叛逆者。他以小说的形式表现出来,希望以情动人,打动胞兄的心。结果是小说无意间被朋友带回国内发表了,虽然打动了不少读者,大哥却沉陷难返,不久终于自杀于家中。这给巴金创作不朽名著《家》带来了直接的动因。对上述资料的使用分析不恰当的是()。
A.从了解作者创作倾向入手,把握作品情感基调
B.帮助学生积累文学常识,完成知识目标
C.深入了解作者及其创作特点,突破思想情感的教学难点
D.分析作者的一般作品的思想及艺术特点,挖掘文本深层涵义 -
单项选择题
阅读有关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教学论文(节选),按照要求答题。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情感在从认识到形成能力、习惯的转化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中介作用。它既像催化剂,又像中药的“药引”。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别林斯基说:“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也消融在思想里。”语文教学亦是如此。可见,在一个的成长过程中,情感对人们的行为的养成是起着巨大的作用的。对上述观点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至关重要
B.语文教学更强调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及情感价值观的形成
C.有了情感的注入,才会有个性的形成,符合教学理念
D.分析文本,体会作者情感,领悟其丰富的内涵,形成自己的思维品质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