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设”中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因具有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引发学习动机、激活学生思维的优点,已经逐渐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于是有些教师就错误地以为合作学习使用得越多越好,课堂上合作学习到处可见。只要教师一提出问题,就让学生开始分组合作学习。如在教授《宽容序言》一课时,一位教师设计了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一是了解课文大意。概括主要内容;二是从文中找出描写人物的有关语句,感受其形象特点,理解深层的含义。由于第一个问题比较浅显,学生完全可以通过阅读独立解决,根本不需要讨论,让学生合作学习反而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第二个问题学生大多能参与讨论,但在大组交流时只有一个小组的代表汇报,没有一个学生提出异议,可见参与讨论的学生并不多,讨论的质量也不高,这样的合作学习不要也罢。对上述观点分析不正确的是()
A.教师应在理解合作学习的真正内涵的基础上采用此学习方式
B.合作学习不是使用得越多越好,否则会流于形式
C.合作学习应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D.教师只要加强过程性指导。学生的讨论过程就不会脱离文本的中心和重点
点击查看答案
相关考题
-
单项选择题
执教《将进酒》,教师这样导入:余光中先生在他的一首题为《寻李白》的诗中这样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出示课件)李白一生诗酒相依,诗达意,酒传情,为我们留下了近千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读过的李白诗中有哪些与酒相关的诗句。 对该教学导入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教师的导入语充满诗酒豪情,成功地把学生带入了诗境
B.让学生温故知新回忆学过的诗句,充分激发学习兴趣
C.导人中出示课件是画蛇添足,完全没有起到引导作用
D.导入语符合教材特点和学情,可顺利过渡到新课教学 -
单项选择题
“找一些中国古典名曲,配乐朗诵这首诗,配乐时注意音乐和诗意的协调”,这是《琵琶行》一课的“研讨与练习”,对其设计意图分析恰当的是()
A.提高学生体会诗句的艺术表现力
B.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C.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D.引领学生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
单项选择题
学习诗歌《短歌行》,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全诗表达的感情,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对这一活动分析正确的是()
A.掌握用典写作手法,提高赏析能力
B.通过关键句引导学生领悟与阐释文本意蕴
C.引导学生掌握赏析词句的方法
D.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深入理解作者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