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27%~58%。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
①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化害为利
②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
③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
④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相关考题
-
单项选择题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它产生的过程,就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下列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依据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 ②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③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④科学发展观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的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单项选择题
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加,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上述事实表明()。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③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 ④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单项选择题
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