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考题
-
问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某市第二十中学有一批复习资料投放阅览室让学生查阅,可是第一天就少了6本。有的人主张严肃查处,可是校长却不然,他写了几句话贴出去:"作为校长的首要责任是,要使全校师生明白,二十中人的人格是无价的,然而朋友,你信吗?投放的书少了6本。"第二天有人送回了一本,校长又公开写道:"你送回的不仅是一本书,你送回了人格,送回了二十中良好的校风。"第三天,其他5本也都送回了。 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角度,分析校长的教育行为。 -
问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次公开观摩课上,一位二十多年教龄的女老师,在课堂上并没有频频去叫哪些反应机灵、学懂会用的好学生,而是善于捕捉哪些不敢大胆发言,没有勇气回答问题的差生的一闪之念。一位女孩刚把有信心的眼睛抬起的时候就被老师叫起来回答,结果由于心理过于紧张,一时语塞,不知所措。这时老师让她坐下来,温和地说了句:"没关系,老师知道你会了。只是过于紧张而暂时想不起,以后经常锻炼就好了。"这堂课使人感到,女老师用自己的爱心在点燃胆怯者的智慧之火,让学生感受到"我有被爱的权利"。 问题:(1)请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角度分析这位女教师的教育行为。 (2)上述材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
问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韩老师在讲解《枫桥夜泊》时把"姑苏城外寒山寺"释为"苏州城外寒山上的寺庙",这时有一学生举手问道:"我曾到过寒山寺,可那里并没有山。据说徐州那儿倒有座寒山。"老师没想到会有这个问题,正在疑惑之际,又有一个学生接着问:"唐朝诗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中的’寒山’又指何处?"这时,韩老师镇定地说:"同学们想不想把这些问题弄清楚?"同学们回答:"想。"接着,韩老师说:"王兵(班长),你组织几个人去弄清第一个问题。张扬(语文课代表),你负责去弄清第二个问题。明天早上语文课来告诉大家。"后来韩老师与同学们弄清楚了几个问题:①寒山寺确实不是指寒山上的寺,其原名是妙利普明塔院。唐贞观时,有个叫寒山的和尚住持该院而得名寒山寺。②地理确有寒山其地,在徐州东南。③"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寒山,应指深秋季节中的山,乃泛指。问题:(1)请你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角度,对韩老师的行为作出评析。(2)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