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九Ο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文一一推翻而复于古。不仅复于明,且将复于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将复于三代。总而言之,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非与政权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则愈古愈好。——钱玄同:《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
材料二: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如其要保全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惟有请爱新觉罗·溥仪复辟或请袁世凯……称帝。——钱玄同:《姚叔节之孔经谈》(1919年2月12日)
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变化在清末民初颇具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
【参考答案】
历史背景:辛亥革命胜利,但很不彻底;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新文化运动兴起。
点击查看答案
相关考题
-
问答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 -
单项选择题
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在文章中写道:“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这表明鲁迅在当时()。
A.要求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B.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C.主张宣传马克思主义
D.号召发动群众革命 -
单项选择题
五四运动前后,攻击“孔教”最有力的健将吴虞认为:“儒教不革命,儒学不转轮,吾国遂无新思想、新学说,何以造新国民?”他的这种思想在当时引起巨大的反响,其原因是()。
A.反映近代民主政治要求
B.儒家学说失去现实意义
C.儒家学说反对社会变革
D.国民普遍批判儒家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