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1)2004年5月被称作中国汽车市场的“黑色5月”。连续三年增幅保持50%以上的中国汽车市场,2004年5月的销量全面滑坡,比上月骤然下降20%,库存积压占到总产量的10%以上。据报道,目前全国27个省市已经建成汽车生产线,整车制造企业123家,我国汽车的生产能力已经超出了汽车的需求量。
(2)随着进口汽车关税的降低,一些国产车纷纷降价。2004年5月17日,汽车销售季军上海通用汽车集团宣布正式启动“别克突破2005”战略行动,开始全面降价。一个月后的6月17日,占有中国汽车市场份额30.8%大众品牌也开始全系列降价。据统计,6月份我国汽车销售价格比2003年同期下降9%。
(3)虽然汽车频频降价,然而,降价后消费者排队买车的景象并没有出现,并没有出现,持币待购现象似乎更严重了。不少计划买车的人担心没多久降价,因而放弃了当时购买的打算。降价对消费者本是福音,可以用更少的钱买到喜欢的车。可如今,降价对企业和消费者的影响却成了一个难解的谜团。
材料1、材料2分别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和问题?
【参考答案】
材料1说明了我国汽车生产过剩,供过于求;
材料2说明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下降。这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结果。
点击查看答案
相关考题
-
问答题
2004年4月9日《国际金融报》载文指出:根据商品供求与价格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豆粕消费短期内的不景气将影响到豆粕现货和期货价格。随着后市豆粕期货市场价格的逐步回升,并且豆粕消费即将进入旺季,现货企业需求会扭转弱势出现强劲增长的恢复性格局。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商品供求与价格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的。 -
问答题
《人民日报》曾报道,2005年硕士研究生报考已结束,许多媒体称考生数量创历史新高。同比福建增长25.8%,江西增长25%。其中,应届大学毕业生占半壁江山。你怎样看待“研究生热”这一经济现象? -
问答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广告效应,电视、广播、霓虹灯等精彩绝伦的广告铺天盖地。于是,有人由此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经营理念已经失去了它的价值。请运用经济学的有关知识评析这个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