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遭受危机的打击最重,工业生产持续下降达三年之久。1932年全国工业生产比危机前的1929年下降了46.3%。经济被抛回到1913年的水平。危机遍及各工业部门。重工业部门生产下降的幅度尤为惊人。钢铁工业下降了近80%,汽车工业下降了95%。危机期间,13万家以上企业倒闭,成千上万的工人被赶出工厂,流浪街头。失业人数在1933年将近1 300万,大约为劳动人口的1/4。持续几年的危机使失业工人受尽饥寒之苦。据当时记载,在许多城市的周围,无家可归者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了栖身之所。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问题是否相同?阐明理由。
相同。理由:两则材料都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造成的破坏性影响。
相关考题
-
单项选择题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最主要的表现是:()
A.股价狂跌,股市崩溃
B.银行纷纷倒闭
C.工商企业大量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
D.失业人数激增,生活水平下降 -
单项选择题
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曾这样说过:“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或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他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A.“冷战”局面开始形成
B.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世界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D.经济危机破坏严重 -
单项选择题
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提高制成品关税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后,许多国家立刻通过增加美国产品进口关税来加以抵制。这种现象所带来的后果是()。
A.各国民族经济的发展获得了广泛的空间
B.国际贸易额下降,进而加剧经济危机
C.各国工业迅速恢复并提供众多就业岗位
D.各国找到了克服经济危机的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