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学生杨朗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学生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案例中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遵循了哪些德育原则?
【参考答案】
(1)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遵循了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点击查看答案
相关考题
-
问答题
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于是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三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当天下午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了。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这么做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 问题:请用相关的德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评判。 -
问答题
下面是一位班主任老师的教学日记:我班的一位同学是从二年级直接升入四年级的跳级生,跳班后,仍是班内学习的尖子,区里的几次数学比赛他都取得了较好的名次。这个孩子聪明、性格内向、深沉,但却有些傲慢,常常看不起人。上课时谁要是答不上问题来,他总是轻蔑一笑,并且显出极不耐烦的神情。我曾想过当场点名批评他,后来改变了主意。一次放学后,我留下了他,对他说:"这学期我们共学过多少形容笑的词语?"他想了想说:"微笑、大笑、狂笑、冷笑、耻笑、讥笑,还有哈哈大笑。"我说:"同学在复述课文时,我看见你笑了,是吗?"他点了点头。我又继续说:"你看用哪个词形容你当时的笑合适呢?"他很敏感,脸红了,低声说:"讥笑,耻笑。"我说:"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他说:"由于看不起人而笑话人。"我说:"是呀,尊重别人是应该有的道德风尚,虚心才能使你进步得更快。"从此以后,他常常主动帮助后进生学习,上学期还被评为学校的"三好学生"。 问题:(1)这位班主任老师采用了何种德育方法?其基本含义是什么? (2)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运用此方法应注意哪些方面的要求? -
问答题
简述德育认知模式中"道德两难"问题的教育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