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法修辞知识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对语法修辞教学目标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A.修辞教学中的指导与点拨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
B.占用大量课时讲解口语交际的方法,让学生掌握
C.通过指导与点拨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
D.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相关考题
-
单项选择题
《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一道课后练习题:“这两篇短文的论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提出、阐述论点的方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对该练习的设计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A.启发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
B.引导学生学习散文的写法
C.引导学生对两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
D.引导学生总结理论知识 -
单项选择题
在教学某版教材初中语文课文《奇妙的克隆》一课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从课文中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以下对其设计意图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意在让学生通过精读.分析课文的说明方法
B.意在让学生通过有重点地阅读.分析说明顺序
C.主要是要让学生在推敲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
D.主要是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结构特点 -
单项选择题
某位初中语文教师在讲授《山中访友》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道课堂练习:“朗读课文,想象课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回答下面的问题: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以下对其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师设题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具体分析课文的语言和技巧
B.第1问主要是让学生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点,理清思路
C.第2问主要是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写作技巧
D.两道小题的设计有重点、有层次,体现了教师巧妙的构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