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背景材料:
将pH=8和pH=10的两种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中的c(H+)最接近于()mol/L。
A.(10-8+10-10)/2
B.(10-8+10-10)
C.(10-14-5×10-5)
D.2×10-10
问题:
(1)分析学生可能出现的解题错误及原因。
(2)本题正确答案为____,解题思路为____。
【参考答案】
(1)错误解答A。因为pH=8和pH=10的两种氢氧化钠溶液的c(H+)分别为10-8......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点击查看答案
相关考题
-
问答题
问题: (1)列举日常生活中有关乙烯的学习素材。 (2)试说明教学内容是否一定要采用科学探究的方式教学?为什么? (3)结合该教学案例,谈谈"物质结构与性质"在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
问答题
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向教育实践的研究者转变。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提出,为化学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化学教学研究中较为常见的方法有哪些? (2)谈谈化学教学研究的意义。 -
单项选择题
中学生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高中阶段又有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的学习:许多教师发现,一些学生初中部分的知识掌握不好,但到了高中,由于理解力增强,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理解很深,这种迁移现象是()。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垂直迁移
D.水平迁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