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下面是某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时,设计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本文抓住外貌、性格特征写人的描写手法。过程与方法:速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文豪独特的个性与非凡的魅力。对以上教学目标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教师把“感受大文豪独特个性”作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不太合适
B.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设置清晰.表述准确
C.过程与方法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D.教学目标的设置合理,重点突出、条理分明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相关考题
-
单项选择题
某教师布置了一项教学任务“生活见闻与感悟”,每逢寒暑假或黄金周,她总会布置一个作业,让学生记录自己假期的见闻和自己的感悟,事情无论大小,文字无论多少,只要是真实的见闻和发自内心的感受和认识就行。天长日久,学生养成了用心观察、勤于记录的习惯。对于这种作业形式的评析,不正确的是()。
A.开发了生活中的语文资源
B.能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
C.有利于学生借助生活资源学习写作
D.需组织学生开展大量的课外集体活动 -
单项选择题
下面是某老师讲授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时设计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的情怀。过程与方法: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由悲壮到悲伤,既要建功立业又难回家乡的愁苦,丰富自己的感情世界。以下评价不恰当的是()。
A.知识与技能目标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B.教学目标设计合理,表述清晰合理,易于操作
C.过程与方法的表述不合理,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D.三个维度的目标分配平均合理,体现了诗歌学习的重点 -
单项选择题
教授《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师将其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介绍作者及《我的叔叔于勒》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课时重点分析情节和人物,重点分析个性化的人物和语言,联系课文,总结归纳。第一课时结束时,老师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如果在船上作者与于勒相认了,结局会是什么样的?如果没有于勒的信,作者和家人的生活会和现在有什么不同?对这一课堂结束评价不恰当的是()。
A.引发了学生思考,可以深化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B.第一节课为第二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使前后两节课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C.属于评议式结尾,问题与课文主题没有关系,偏离了教学目标
D.有利于更准确地理解剧情的发展,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