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阅读以下《滕王阁序》的备课案例(节选),按照要求答题。对这篇课文,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通读全文,疏通文意,掌握重点词语;(2)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领悟其音乐美;(3)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理解作者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赏析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设计时,我考虑到学生独立赏析难度较大,给学生提示了景物描写赏析的角度:形、色、声、动。我的目的是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诗文的美,学生自己能够从不同角度揣摩、品味诗文的艺术性。对上述教学案例分析不合适的一项是()。
A.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
B.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C.诗文阅读重点在于整体感悟、体会艺术效果
D.设计难点时必须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相关考题
-
单项选择题
阅读以下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答题。一篇课文向学生讲什么、怎样讲,可能每一位老师的处理都不同,所以每一节语文课都可能招来异议。而优秀的老师绝不是把一篇课文只当成一篇课文而是把这课文当成是整个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是一个大系统,它有些时候表现为朴素甚至是单调无聊的操作,有些时候表现为精彩纷呈的思想的碰撞,有些时候为精心的品读体悟,有些时候为奋笔疾书中的深思……对上述教学反思分析不合适的一项是()。
A.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
B.授课内容和方式由教师个人素养而定
C.语文是一个整体,教学应善于把握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D.为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可以尝试新颖、独特的授课方式 -
单项选择题
阅读以下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答题。因为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厌倦,而太多变的教学又让学生琢磨不透,不能形成规律,无“法”可依,所以教学就成了一个需要不断思考和改进的活动,既需要像做饭一样变换花样,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要形成一定的格局和习惯,让学生觉得有规律可寻。例如每天的预习,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规律,让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生字、词语以及相关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资料,初次阅读课文,是必须掌握的。而有时也有一些变化是需要我们潜心研究的,例如我在教学《变色龙》的时候要求学生把自己朗读的最好的段落录下来,让学生通过读体会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对上述教学实录片段分析不正确的是()。
A.初次阅读课文,一般是扫清字词障碍,了解文章大意
B.新时代注重创新,教学变化越多越好
C.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厌倦,可以采取适当的变动提高学生的兴趣
D.为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可以尝试新颖、独特的授课方式 -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答题。努力建立开放的语文课程。语文是母语,原本就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学生将来生活的重要交际手段之一。但是长久以来,各科都是孤立进行教学,学科本位的思想太严重了。课程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忽视了知识的联系,以及科目的交流和沟通,把自己封闭起来,然后说语文怎么也考不好,怎么回事。当然我们不否认语文考试存在的弊端,而导致的应试和素质的冲突。课程过度的强调统一,东、南、西、北、中,亿万学生同时学习统一的内容,使课程变凝固、僵化,缺少了弹性。对上述教学反思分析不正确的是()。
A.新课标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B.高中阶段有必要设置统一的必修课程,以实现语文的均衡发展
C.如今强调有个性地发展,不需要设立统一的必修课程
D.各科是彼此联系的,必须杜绝学科本位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