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现代史上作为主要货币的白银发生了两次持续时间长、流动数量大外流现象。
材料二:
①19世纪末,由于战争、改革和新设备……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②1933年,美元贬值的300%。罗斯福新政时期,来自西部产银州的议员提出了意在提高银价的《1934年购银法》……造成银价飞涨给中国等银本位国家带来了灾难性危机。
③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以法币取代银元,作为流通于市场的唯一货币形式。法币政策的实施,使国民政府加强了金融控制,增加了统治力量。
④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⑤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方面,分析美元(地位)发生数次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
原因:30年代:为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实施新政,调整财政金融政策,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40年代:美国大发战争......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点击查看答案
相关考题
-
问答题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中国白银外流剧增的原因有哪些?为应对第二次白银外流危机,南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
单项选择题
20世纪30年代末,在英国每四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每周看两次电影,五分之二的人每周看一次电影。欧洲大陆国家的人们大致相同。这反映了()。
A.电影成为人们休闲的主要方式
B.电影成为人们逃避现实的主要方式
C.卓别林成为人们追逐的明星
D.工业革命为人们休闲提供了物质基础 -
单项选择题
1936年美国国会颁布的《土壤保持与作物调配法》规定:凡不再种植消耗土壤肥力作物,而改种保持土壤肥力作物,减少粮食生产的农民,由国家发给奖金。该法案的颁布主要是出于()。
A.平衡市场缓解危机
B.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C.保障农场主的利益
D.推动农业布局调整
